首页 > 常识 >

各省份的简称及特色(中国各省市地形特征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9 10:35:15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海内台北上重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的陆地地形丰富多样,从东边的滨海低洼平原,到西边的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地貌种类繁多。我国的地形主体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三级阶梯分布特点。

一级阶梯(第三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属于冷高原和山地类型,这里有我国最高的峰峦,如珠穆朗玛峰。

二级阶梯(内蒙高原、黄土高原等)位于我国的中部,包含内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等地,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属于温带半湿润或湿润的气候带。

三级阶梯是由丘陵和平原组成,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如长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海拔都在1000米以下,属于亚热带或热带气候。

河南

河南,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位于中国的中部,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

河南地势西高东低,位于北、西、南的太行山、伏牛山、中岳嵩山、桐柏山和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

地理特征主要包括:

  • 山地: 太行山、伏牛山、中岳嵩山、桐柏山和大别山等山脉,跨越河南省的北、西、南部,构造了一个半环形的高地。
  • 平原: 在省的中东部有一块较大的黄淮海冲积平原,是河南省最主要的农业区域。
  • 丘陵: 在省的西南有一片相对较低的丘陵地,叫做南阳盆地。
  • 河流: 境内有黄河横贯中部,洪河、颍河、淮河等流经东部,涡河、沱河流经南部。

河南地形特点明显,东西南北各有不同,这为河南的自然景观以及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河北

河北省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原的海拔在1000-1500米,山峰在2000米以上,而平原则不足50米。由于地形复杂,地貌类型比较齐全,类型特征也比较鲜明,包括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等地貌单元。

山东

地势东高西低,中部是泰山山脉,东部沿海是山东半岛和鲁北平原,西部和北部是黄淮海平原。

山西

位于黄土高原的东部,地势较高,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西部是吕梁山,东部是太行山,两山之间是太原盆地。

安徽

安徽省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三角腹地。该省地势与地形类型各异,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 淮北平原:位于淮河以北,是黄淮海平原的南部,这里平坦肥沃,一望无际。
  • 江淮丘陵:位于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此地丘陵起伏,河湖纵横。
  • 大别山区:位于江淮丘陵的西部,有大别山脉。
  • 皖南山地:位于长江以南,是清江山脉的南部,山峦连绵,有黄山、九华山等地标性秀丽山峦。

江苏

江苏省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长江和淮河穿越整个省份,它以平原地形为主,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6.9%,是中国平原面积占比最高的省份。

  • 苏北平原:北部的苏北平原主要包括沿海的崇明岛以及太湖周边的水陆交替复杂的湿地地带。
  • 黄淮平原: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的地区,地势低洼。
  • 江淮平原:主要是指淮河、长江流域的低洼地带,包括南京、扬州、镇江、泰州等地。
  • 滨海平原:位于沿海地区,是长江进入东海的河口三角洲平原,土壤肥沃,水系众多。
  • 长江三角洲平原:江苏省的南部,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之一,谓之金陵平原。

江苏地形地势低平,河湖较多,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向东倾斜。平原和水面所占比例超过全省的90%,使其成为中国最低的省份之一。对于江苏而言,这种地形特征意味着充足的水源,适合农业生产。

浙江

浙江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地理地势多样性丰富。总体上,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以山地和丘陵地形为主。

  • 浙西中山丘陵:包括了天目山、千里岗山等地,地势相对较高。
  • 浙东丘陵:中支主要由仙霞岭向东延伸形成四明山、会稽山、天台山,入海成为舟山群岛。东南支从洞宫山延伸至大洋山、括苍山、雁荡山。
  • 浙北平原: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浙江较低平地带,沿海地区有一些海滨湿地。
  • 中部金衢盆地: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和台州湾之间的中部地带,地势相对较低。
  • 浙南山地:主要分布在浙江南部,地势较高,其中丽水龙泉市境内海拔1929米的黄茅尖为浙江最高峰。
  • 东南沿海平原:主要分布在浙江的东南沿海一带。

山地和丘陵面积约占浙江全体面积的74.6%,这种地形特征使浙江成为中国海岸线最曲折的一个省份。

江西

江西位于内陆东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丘陵和山地占江西省总面积的78%,平原和水面占22%。由于丘陵山地众多,也使得江西拥有众多美丽的自然风景名胜区。

  • 湖泊资源丰富:境内有2000多个大小湖泊,有以鄱阳湖为首的豫章平原。
  • 丘陵地带: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江西的中部地区,其中有武夷山,九江,南昌,浔南丘陵等。
  • 山地:举world知的山有庐山,三清山,武夷山等。

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大致平行,组成了环江西的山系。三面环山有西部的秦岭鄱阳岭,北部有大别山,东部有罗霄山脉,呈现出“三山环抱,一水贯通”的特点,赣江是中国第七大河流,全长766公里,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态势。

福建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福建地理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分田,一水,八山”,境内90%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地带,在所有省份中,福建的森林覆盖率最高,达到了62.96%。

  • 山地:福建省拥有丰富多样的山地,包括著名的太姥山,玳瑁山,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山岭等。其中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黄岗山海拔为2160.8米,是福建省的最高峰,也是中国东南地区最高的峰。
  • 丘陵地带:丘陵地带主要位于福建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大部分属于武夷山脉的组成部分。
  • 海岸线:福建的海岸线是中国的第二长,其海岸线十分曲折,岛屿众多。全省有主要的海岛如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还有江阴岛。

福建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呈环状分布,以太平洋沿岸为东部和南部,内陆为西部和北部,这使福建形成了典型的海洋型气候。

湖南

湖南省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水文和地理特征性十分显著。总的地形特征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湖泊为辅。其中,“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北部平原、湖泊展布,形成了朝东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盆地。”

  • 山地:湖南省的东南部、西部和南部分布着众多的山地,其中包括著名的桂东山脉、衡山、酉水流域山脉及边界山脉等。
  • 丘陵:在湖南省的中部地区,有广泛的丘陵地带,这些丘陵地带起伏不大,地势比较平坦。
  • 平原与湖泊:湖南省的北部是一大片丘陵与平原相间的地带,其中包括湖南最大的湖泊洞庭湖,此外娄底盆地、长沙平原、益阳盆地等也位于此处。
  • 四种地貌类型:在湖南省,主要有四种地貌类型,分别是半高山、低山、丘陵和岗地。

湖南整体地势呈向东北倾倒的马蹄形本质的分布特征,并且全省面积大部分是山地丘陵,因此丰富了湖南省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

湖北

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内陆省份,我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形以山地为主,全省56%是山地,24%是丘陵,平原湖区占20%。

  • 山地:湖北的西部,北部和东部地区都被山地所覆盖,其中著名的山有武当山,竹山,大别山等。
  • 丘陵地带: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湖北的中部地区,其中有豫鄂交界的卫矛山丘陵,江汉平原等。
  • 平原湖区:湖北的北部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湖区之一,也是湖北名字的由来,有鄱阳湖,洞庭湖,昆明湖等众多湖泊。

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又因为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使其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广东

广东省位于我国的南部沿海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总的来说,全境地势由北向南呈现出逐渐降低的态势。全省的地形主要由山地、丘陵、平原和台地四种类型构成。

  • 山地:广东的山地主要位于省的北部和东部,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省的31.68%。其中南岭是其主要山脉,也是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
  • 丘陵:举陵地带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中部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的周边地区,占全省的28.54%。
  • 平原:平原地带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中珠江三角洲是广东最大的平原地带,粤北平原、韩江平原、潮汕平原等也在此类,占全省的23.66%。
  • 台地: 广东的台地地貌主要分布在粤北和西部地区,占全省的16.62%,乐昌台地和始兴台地等为其代表。

这四种地形,构成了广东奇特多变的地理景观。遍布山泉、溪流,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和多样的植被类型,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位于我国的南部,地处被称为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形地貌特征为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特征是盆地大小相杂,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丘陵错综。

  • 山地:广西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占地62.05%,以中低山为主,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和东部。
  • 丘陵: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广西的中部地区,这些丘陵地貌错综复杂,且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盆地。
  • 平原:平原地带主要集中在广西的南部,如贵港市拥有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城区”。
  • 台地:台地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北部地区,这些台地地貌错综复杂,且形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盆地。

地理位置特殊,使广西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海南

海南省位于中国南端,北濒琼州海峡与广东隔海相望,西南临北部湾,东南与台湾海峡相接,南界南海,与21个国家和地区隔海相望。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陆地平面呈雪梨状椭圆形。

海南岛的地形是中高四周低,呈一倒扣碗状,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 山地:海南的山地主要位于岛的中部和南部,以五指山、鹦哥岭为核心,海拔超过1000米以上的山地占海南岛面积的25.1%,五指山是海南的最高峰,海拔1867米。
  • 丘陵:海南岛的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岛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占海南岛13.1%,独特的造地器,使这些地区形成了很多的台地和平原。
  • 台地:海南盛行台地地貌,多分布在中部的五指山山脚下,与丘陵开合相间,呈阶梯状。
  • 平原:金丝猴濒临灵光普照平原以及其他一些小平原是海南岛主要的平原地形区域。

云南

云南省,简称“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濒四川、贵州,东接广西,南界越南、老挝,西靠缅甸,是个立体的高原山地省份。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分为高中低三个地带。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占全省的33%。其地形结构复杂,地貌类型丰富,包括高原、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等。

  • 山地:山地占滇西、滇南、滇东和滇北,特别是滇西,重峦叠嶂,主要分布于香格里拉、丽江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88.6%。
  • 丘陵: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4.9%,主要分布在滇中、滇西南地区。
  • 平原: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4.8%,主要分布在大理地区,和滇东南的红河和芒崖两个盆地。
  • 台地:台地主要分布在滇东南部,包括中甸台地和香格里拉台地,占全省总面积的1.5%。

在这样多样化的地形下,云南形成了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生物种类。

贵州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具有显著的高原地形地貌特征。贵州的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高原山地居多。

  • 山地:全省地貌大致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山地占全省面积的92.5%。
  • 丘陵: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省的东部及中部地区。
  • 平原:贵州省的平原地貌相对较少。
  • 盆地:贵州的盆地广泛分布在各地,这些盆地是由众多的山地包围而形成的。

云贵高原上的贵州省,拥有丰富的喀斯特地貌资源,形成了众多的溶洞,瀑布,以及幽深的峡谷,赋予了贵州独特的自然风光。

四川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部、长江上游。四川省属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青藏高原和长江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整体地势呈现明显的西高东低的特点,境内地形类型丰富,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 山地:西部为山地、高原,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这些地区属于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的组成部分。
  • 丘陵:东部大部分为丘陵地带,海拔在1000米-3000米之间。
  • 平原:四川平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也称为成都平原,是中国南方的主要农业区之一。
  • 盆地: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占四川省面积的33%,是四川省的主要地形区域,其他的地域包括川西南山地和川西北高原。

重庆

重庆市,简称“渝”,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国家级中心城市之一,地形地貌主要由山地、丘陵和平原构成。

  • 山地:重庆市的山地占据了总面积的63%,整个市区地势起伏较大,被誉为“山城”。北部的大巴山南坡地区,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山峦叠嶂,在这特殊的地势下,形成了大量的溶洞、温泉、峡谷和关隘等特色地貌。
  • 丘陵:丘陵地带占据了重庆市总面积的31%,一般分布在市的南部及西部地区。
  • 平原:平原只占全市面积的6%,主要分布在市的中部地区。

除此以外,受特殊地形、地貌影响,重庆具有气温高,日照少,雨季长,湿度大,云雾多,霜雪少,风速小等气候特点。城区因山地环绕,江水贯穿,形成特有的半岛山城风光。这座城市的地理环境给它赋予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城市风貌。

黑龙江

黑龙江省,简称“黑”,是中国位于最北部的省份。黑龙江省地貌特征被形象地描述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

  • 山地: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地势相对较高。西北部是以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为主的山地,北部的小兴安岭以及东南部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等也属于主要的山地地貌。
  • 平原: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地势相对较低。
  • 台地:台地在地形中也占据了一部分地位。
  • 水面:黑龙江流域是黑龙江省的主要水域,流经的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

总的来说,黑龙江省的地势由西北、北部、东南部向东北、西南部渐次降低,整体上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

吉林

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形多样,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

  • 山地:吉林省的山地主要集中在东南部,这个地区主要由长白山脉构成,海拔差距较大,气候寒冷。
  • 丘陵和台地:吉林省中部以平坦的丘陵和台地为主,这些地区的海拔一般较低,气候温和。
  • 平原:吉林省的大部分低洼区域构成了广阔的松辽平原,这个地方农业发达,土地肥沃。
  • 除此以外,吉林省的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每种地貌类型都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辽宁

辽宁省,简称“辽”,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具有丰富的地形地貌类型,被形象地描述为“六山一水三分田”。

  • 山地和丘陵: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辽东和辽西两侧,平均海拔在东部约为800米,西部约为500米。这些地区的地势较为陡峭,地形复杂,资源丰富。
  • 平原:中部的辽河平原是辽宁的主要农业区域,海拔大约为200米,地形相对较为平缓。
  • 海滨平原:辽西沿着渤海沿岸延伸的是一条狭长的海滨平原,被称为“辽西走廊”。这里的地势最低,是区域内的水系交汇处。

总的来说,辽宁省的地势大体上从东南部和西北部向中央倾斜,由陆地向海洋倾斜。东部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西部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两翼高、中间低的地形格局。


陕西

陕西省,简称“陕”,位于中国内陆的中部地区。陕西的地貌多样,呈南北高、中间低。地形可以总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

  • 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是陕西的重要地貌特征之一。
  • 山地和丘陵:南北最长的区域是山地区,其中包含了许多著名的山脉,如华山、太白山等。
  • 平原:陕西省的中间部分是关中平原,是其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集中的区域。
  • 盆地:在陕西南部,有一些比较集中的盆地地貌。

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横跨三个气候带,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陕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些地形地貌的特征,使得陕西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陕西省的地理地形和气候特点对其农业生产和人口分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甘肃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一种特殊地形地貌的典型代表。

这个地方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各种地貌类型都有,总体上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甘肃的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整体上呈狭长的西北东南走向。

在地理结构上,大致可分为六大地形区域:

  • 陇南山地
  • 陇中黄土高原
  • 甘南高原
  • 河西走廊
  • 祁连山地
  •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

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使其兼具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内部的各个区域自然地理差异巨大。

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势南高北低,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地形独特且复杂。

宁夏的地形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板块:

  • 北部引黄灌区:又称宁夏平原,是黄河上游的第一大平原,属于河套平原的一部分,开发于秦朝,以43%的面积集中了宁夏60%的人口、80%的城镇和82%的城镇人口,创造了90%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
  • 中部干旱带:特点是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燥,土质较差,植被稀疏。
  • 南部山区:包括一些山脉和丘陵地带,比如六盘山、罗山、贺兰山等。这些山地的地貌复杂多样,海拔相差悬殊。

特别的,均匀的降雨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其他地理条件使得宁夏成为一个适合农业和畜牧业的地方。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是中国位于北部的一个自治区,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

内蒙古的地形特征极为丰富,主要以高原为主,统称内蒙古高原,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该高原东北向西南延伸近3000公里,形态各异,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沙漠、戈壁等多种地貌相间出现。

主要地形可以分为以下部分:

  • 呼伦贝尔高原:位于自治区的最东北部,地势较低,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
  • 锡林郭勒高原:位于呼伦贝尔高原西南部,海拔在1000-1200米之间。
  • 乌兰察布高原:位于锡林郭勒高原的西部,海拔在1200-1500米之间。
  • 阿拉善高原:位于自治区的最西北部,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自治区的最南部,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由于内蒙古地处中纬度内陆,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只有大兴安岭北段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青海

青海省,简称“青”,位于中国西北部,主体地域坐落在青藏高原之上,平均海拔3000多米。青海是中国最主要的高原省份,也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

青海的地形总体上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在青海的东部,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大致可以将青海的地理分为三个自然区域:

  • 祁连山地区:位于青海的北东部,这里地形复杂,山高谷深,且这里也是中国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 柴达木盆地区:柴达木盆地是中国的第二大盆地,位于青海的西北部分,盆地内地势较低,地理环境较为特殊。
  • 青南高原区:这个区域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原地形,青无山一直向南,绵延到青南高原。

青海的气候特征表现为光照充足、日照强、夏季凉爽、冬季漫长、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

西藏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治区,且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

  • 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以北,平均海拔在4500-5000米,这里气候寒冷,环境恶劣;
  • 藏南谷地:主要包括雅鲁藏布江谷地和帕隆藏布江谷地,是西藏的农业区,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 藏东高山峡谷:包括藏东南和藏东,地形多变,且森林资源丰富。

西藏的气候复杂多样,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温较低,日夜温差大;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润凉爽。青藏高原的特殊地貌和气候条件,使得西藏形成了独特的风土人情。

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中国西北边疆,地处亚欧大陆心脏地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自治区之一。

新疆地形特征独特,呈“三山夹两盆”的格局,即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相间分布,形成南北两端以及横亙中部的地理构造:

  • 阿尔泰山脉:位于新疆的北部,是亚洲北部的主要山脉之一,地形多变,海拔一般在1500-2500米之间,最高点可达4499米。
  • 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之间,是中国第二大内陆盆地,地处新疆北部,地处亚洲的中心地带。
  • 天山山脉:穿越新疆中部,是世界最长的内陆山脉,地质年代已经有了几亿年,山体因此十分雄伟壮丽。
  • 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中国最大的盆地,地处亚洲的西部,是世界最大的无流出湖的内陆盆地。
  • 昆仑山脉:位于新疆的南部,是连接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的自然屏障,被誉为中国的骨干山脉之一。

新疆以山间盆地、河谷平原及草原、沙漠为主要地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区和第二大牧区。

北京

北京市,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也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北京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地貌由西北山地和东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组成。平均海拔高度43.5米,其中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而山地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

地理特征主要包括:

  • 东南部的平原地貌:这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逐渐向东南方向倾斜。由于海河、永定河等河流的长期冲刷和沉积,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这片平原地区是北京市的主要人口和经济活动区域。
  • 西部和北部的山地地貌:这里主要分布有燕山山脉和西山等山脉,山势险峻,地形复杂。燕山山脉的最高峰是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境内最高峰。

在北京市内有五大水系,分别为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蓟运河水系,五河穿城而过,为北京市区营造了独特的水系地貌,并赋予了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天津

天津市,简称“津”,是中国的四个直辖市之一,位于华北平原南部,濒临渤海湾。

天津地势特征以平原和洼地为主,西北高、东南低。城市面积为11919.7平方公里。

  • 平原区域:天津的平原区域,占全市总面积的93%,其中近80%被河网密布的湿地和盐沼覆盖。堆积的平原主要位于东南部,海拔逐渐向东南方向倾斜,由于海河、永定河等河流的长期冲刷和沉积,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
  • 山地丘陵区域:主要位于西北部,属于燕山山地,平均海拔高度约1052米。这一部分地区也是天津市的高地区域,逐渐向东南方向降低。
  • 东南部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最低点,海拔仅有3.5米左右,接近于渤海湾,是中国海拔最低的大城市之一。
  • 水系:天津的水系向东流入渤海,河网密布,有海河、永定河等主要河流贯穿城市,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上海

上海市,别称“沪”或“申”,位于中国东部海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全球重要的港口城市。

上海市整个地形特征以平原和河网为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地势。大部分地区为冲积平原,仅西南部有部分火山岩丘。平均海拔在4米左右,整体山脉少、小、低。

地理特征主要包括:

  • 平原地形:由于长江不断携带入海的泥沙沉积而形成,例如崇明岛、浦东等地的面积依旧在增长。地势平坦,高度变化小,是上海市的主要人口和经济活动区域。
  • 河网交织:由长江和黄浦江以及其支流所形成的河网交错,使得上海市区呈现出独特的河网地貌。
  • 残丘地形:在西部如佘山、天马山等,都在100米以下。
  • 陆地最高峰:上海市陆地上的最高点是天马山,海拔98米。
  • 海洋最高峰:东南海上的大金山,海拔为103米,为上海市最高点。

台湾

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北面与琉球群岛相接。

台湾的地势以东高西低为主,全岛面积 36,188 平方千米,长度南北约 394 公里,宽度东西约144公里。

地理特征主要包括:

  • 山地和丘陵: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全岛总面积约三分之二。南北纵贯全台的山脉包括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和海岸山脉等,其中以中央山脉最为高峻陡峭且地势显著。
  • 平原和台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包括台中盆地、嘉南平原、桃园平原、高屏平原等。
  • 海岸线:海岸线全长约1650公里,形态复杂多变。西海岸地势平坦,东海岸则是陡峻的海蚀崖。

台湾的多样地貌以及峭壁、深谷、高山、平原、沙滩、溶洞等各种地形地貌,不仅为台湾赋予了丰富的自然风光,也为生物種類的丰富和分布特征有了深远的影响。

香港

香港,别称“香江”,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位于南海北部,珠江口东部,与广东省深圳市毗邻,境内有香港岛、九龙、新界等地。

香港的地势以多山地形为主,是典型的滨海丘陵地形,山多平地少,且地貌丰富。

地理特征主要包括:

  • 山地和丘陵: 香港土地大部分为山地和丘陵,占全市面积的约60%。多山的地势造就了独特的城市形态和地利。大部分建设用地都经过平整或填海获得。山脉的走向从东北到西南。最高峰是大帽山,海拔957米。
  • 海岸线:香港具有非常复杂且变化多端的海岸线,全长达733公里。许多优良天然深水良港散布在其间,包括著名的维多利亚港。
  • 平原: 香港平原和苍绿的川谷主要位于新界北部和九龙。这些是城市发展和农业用地的主要区域。
  • 岛屿: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内,除了主要的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外,还有263个大小岛屿,例如:大屿山(也叫兰屿)、长洲、南丫岛、坪洲、庙湾、鹅洲等。

澳门

澳门,别称濠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特别行政区,南濒珠江口及加租水域,北界花地瑪堂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珠海市湾仔、金湾接壤,西与珠海市斗门区隔海相望,而对岸东看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望涌和唐家、香洲区。澳门港濒临珠江,是珠江出海口的一大天然避风良港。

澳门地形以丘陵地,花岗岩地的丘陵、台地为主,构成了澳门地形的主体。整体上,澳门地区特点为山多平地少。

地理特征主要包括:

  • 丘陵地形: 古澳门地形基本上属于丘陵地形,花岗岩地的丘陵和台地广布,是澳门的主要地貌特征。
  • 平地: 与丘陵地相比,香港的天然平地相对较少,主要分布于澳门半岛中部,以及路环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海积层。
  • 海岸线: 澳门的海岸线复杂且曲折,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比如澳门港。
  • 岛屿: 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地貌独特且各有特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