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质量准则有哪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2 23:20:12    

质量管理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领导作用:

领导者应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的胜任、授权和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价值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过程方法:

关注产品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和改善,坚持PDCA循环改善,以达到质量的持续提高。

系统管理:

质量管理形成系统,强调品质保证手段,进行预防性工作和持续改善。

持续改进:

改进对于组织保持当前的业绩水平,对其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并创造新的机会都是非常必要的。

循证决策: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的决策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与直观的分析基础上。

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的因素是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首要因素,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质量规划:

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质量组织、质量发展路线图等。

人员培训:

对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提高其能力和素质。

质量大数据系统:

建立质量大数据系统,记录和分析生产线不良数据、客户抱怨数据等。

企业质量文化:

建立学习文化和改善文化,促进持续改进。

生产过程“三不”原则:

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零件不装配;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质量问题“四不放过”原则:

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不明不放过;纠正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举一反三不到位不放过。

坚持“质量第一”:

项目监理机构在进行投资、进度、质量三大目标控制时,应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

“一切为用户服务”:

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以预防为主”:

重点做好质量的事先控制和事中控制,以预防为主,加强过程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

依据质量标准进行严格检查,确保产品质量。

可维护性:

产品或服务在发生故障或需要改进时,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维护和修复的能力。

这些准则共同构成了质量管理的核心框架,帮助组织实现持续改进和卓越绩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