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2 09:36:04
人才是培养出来的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劝导上天要重新振奋精神,不要拘泥规格来降下人才。
读到这句话,我的第一反应是,人才从来不是降下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但说到人才的培养,不拘一格恰恰是正确的路径。
人才就是能够创新,能够颠覆传统,能够改变世界的人,这样的人不是上天赐予的,只能是天赋+培养出来的。
我们中国社会对一个人才的培养都集中在小时候,集中在30岁以前,在上幼儿园上小学的时候,不惜花重金来聘请好老师,上各种补习班,上各种培训班,期待孩子展现天赋,可是这样的追求的目标,却仅仅是孩子上个好中学,上完了中学再考个好大学,最好是重点大学,大学毕业或者继续考研究生,或者找个好工作,稳稳定定能挣钱,然后买房结婚生孩子,再然后继续培养下一代,开始下一个循环。
难道你没发现问题吗?每一个人,过的都是同样的人生,人生路径都是固定的,标准化的,千人一面,这哪里是不拘一格,这分明是标准化思维,是把人当做机器。
不允许发挥个性,不允许过不一样的人生,那就不可能出现人才。
当人才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你投入太多,不给小孩子闲暇的时间,是绝对错误的。首先,因为小孩太小,还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他还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所以他是不可能有巨大的创新能力的。其次,创新最需要的不是努力玩命学习,而是闲暇。
闲暇中孕育着创造
闲暇的时光让人可以无拘无束地探索世界,只有在这个时候,人脑才能放开压力,任意的释放创造力。
有科学研究表明,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最需要的,是任意的震动,而闲暇恰恰能提供任意的震动。
从事创造性工作、想要创新的人,经常会面临去无可去的局面。作家写小说写到一半不知道怎么往下写,科学家搞科研遇到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些都是需要任意的震动的时刻。据说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遇到写科幻写不下去的时候,就一个人跑到电影院看电影,常常看完电影就获得一个新的灵感。
其实,闲暇带来的任意的震动,就是给创造过程来一点不确定性。而真正的创新者,不但不害怕不确定性,还要时刻欢迎,甚至主动增加一点不确定性。
中国教育的标准化思维,标准化模式,一切都有标准,恰恰缺的是不确定性,很难培养出人才。
创新这种素质,不是任何外在标准能够衡量出来的,更是学校培养不出来的。创新的素质恰恰是在闲暇中,在胡闹中,在肆意妄为中培养出的。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有好多好多这样的例子。
爱迪生曾被认为是弱智儿童
比如说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我们书本上的文章总是说爱迪生锲而不舍,实验几百次才发明了灯泡,其实,爱迪生之所以有那么多发明,努力只是小方面,更大的方面是他可以有很多的闲暇去折腾,他喜欢折腾。不为人知的是,在爱迪生小时候只上过三年学,他的小学老师认为他是个智力有障碍的儿童。但在爱迪生临死的时候已经证明,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他的父亲叫大个子比尔,是靠卖些野药为生,属于一个底层家庭,那他的创造性是哪里来的?恰恰是因为在生活中胡闹,摸爬滚打锻造出来的。
美国还有位著名的大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他的父母是东欧犹太人的移民,到美国的时候是身无分文,是最底层的工人,而他们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出现了像弗里德曼这样的世界级经济学家。
再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穿越回上世纪90年代,如果在中国选一位能够在未来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人物,改变零售商业模式的人,你会去哪里选人?你肯定会去那些研究所、重点院校和某些大企业当中选人,你会想到去选一个杭州的普通英语教师马云吗……
所以,培养人才是非常复杂的事,但至少我们知道两点:
第一,标准化思维培养不出人才。
第二,人才需要自由的环境。
齐向东:人工智能时代“小数据”安全成核心关切
2025-04-30 01:15:00破壁垒促统一,市场准入制度改革迈大步
2025-04-30 01:01:00邦麦鑫保险柜-全国各售后热线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2025-04-29 23:52:09金章燃气灶全国各市售后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4-29 23:49:37千禧厨宝燃气灶售后服务维修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4-29 23:48:59优科斯壁挂炉号码-全国统一400客服24小时服务热线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2025-04-29 23:46:04金帝燃气灶全国各市售后服务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4-29 23:42:24小智指纹锁维修服务中心|全天24小时服务热线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2025-04-29 23: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