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8:0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博鳌报道
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这被认为是美国本届政府影响范围最广、冲击力度最大的关税政策。
多国政商界人士表示,美国加征关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断加码,将严重破坏自由贸易秩序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剧世界经济不确定性。
“当前,全球供应链正受到冲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然而解决供应链问题是一场‘马拉松’,我们需要推动跨区域的贸易与投资,并重新平衡区域内的制造业布局,以便所有国家都能积极参与并致力于持续的全球化。”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
博鳌论坛期间,贝哲民参与了一场以“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为主题的讨论。他认为,亚洲是全球制造业的核心,可以看到亚洲的供应链聚合性非常强,而且其供应链也在AI的帮助下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
在面对全球供应链网络中断加剧的危机时,贝哲民认为,中国承担起全球供应链“稳定锚”的角色,因为中国早已不仅是“世界工厂”,还逐渐成为“世界创新中心”。同时,他还发现,中国的出口在迅猛增长,逐步转向出口更加智能、更加环保的产品。
论坛上,嘉宾们还热议DeepSeek所引发的中国科技股投资热潮。贝哲民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价值链的各个领域都展现出显著的创新实力,同样令人兴奋的还有中国的“AI+”战略,这一战略不仅关注我们要如何追赶ChatGPT,还重点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全面融入中国经济。
AI投资热潮是外资机构看好中国的一个缩影。贝哲民认为,人工智能、生物制药以及精准医疗领域就为外国公司提供了广泛的机会,这也是这些外企选择加大对中国投资的原因。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贝哲民对大湾区的发展印象很深。他强调,大湾区是一个领先的创新中心,“现在大湾区已成为硬件和软件创新的聚集地。许多大湾区的公司已成为全球的头部企业,该地区将继续对全球经济的演变产生深远影响。”
奥纬咨询是一家国际性管理咨询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有7000多名专业人士,帮助客户优化业务、改善运营、改进风险管理、提升组织绩效。
《21世纪》:有分析指,2024年全球供应链中断同比增加了38%,全球供应网络面临新的挑战。其中生命科学、医疗保健、一般制造业、高科技和汽车产业受到的影响最大。您认为各国应该如何加强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贝哲民:当前,全球供应链正在受到冲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然而,解决供应链问题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我们需要推动跨区域的贸易与投资,并重新平衡区域内的制造业布局,以便所有国家都能积极参与并致力于持续的全球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记得亚洲地区已经拥有全球最重要的三项区域贸易协定中的两项,即《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亚洲充分支持加入这些协定,并认识到这些协定对我们发展的重要性。
《21世纪》:您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中所发挥的作用?在供应链建设方面,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有哪些发展契机?
贝哲民:中国被视作全球供应链的稳定锚。当供应中断时,买家会迅速回归中国并将其视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当前中国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它不仅是“世界工厂”,还逐渐成为“世界创新中心”。因此,越来越多的买家开始向中国寻求更智能、更环保的产品,可能涵盖从清洁能源技术到人工智能赋能的产品。
然而,制造业仍是中国在供应链建设方面要考虑的重点。特别是消费品的生产,中国正在将消费品的生产拓展到亚洲区域内的其他国家,比如印度和印尼等,而中国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可以预见,亚洲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将会不断加强,特别是在中国和亚洲区域内其他国家的工厂之间的互通。
《21世纪》:今年以来,中国资产的表现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关注。您如何看待外资涌入中国资产,特别是产生中概科技股热的现象?创新驱动下的中国经济有怎样的发展潜力?
贝哲民:DeepSeek的崛起点燃了全球投资者的热情。外国资金迅速回流,投向中国的科技行业。中国在人工智能价值链的各个领域都展现出显著的创新实力。同样令人兴奋的还有中国的“AI+”战略,这一战略不仅关注我们要如何追赶ChatGPT,还重点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全面融入中国经济,包括制造业。而这些制成品最终会出口到全球其他地区。它们可能是更节能的产品,也可能是引领先进技术的产品。这些都让投资者对中国科技的发展更具信心。
《21世纪》:中国政府将发展重点放在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上,以及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您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呵护新兴产业方面的布局?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
贝哲民: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如今它依靠的不是钢铁,而是软件。新的技术能够提高生产力,这对国家的长期转型至关重要。过去,中国从劳动力红利中受益,随后又从资本红利中获益。但要想真正提升生产力,技术创新是根本。特别是人工智能,它能够带来生产力的增长,并应对诸如人口老龄化等挑战。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一个由创新驱动的新时代。
《21世纪》:去年中国外贸进出口规模突破4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中国持续优化引资结构,不断放宽市场准入,制造业领域的准入限制实现“清零”。这向外国企业发出了怎样的信号?您认为中国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取得哪些进展?您如何评价中国政府在鼓励外商投资方面的力度?
贝哲民:中国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这个国家非常欢迎商业活动,外国投资者对此感到兴奋。尤其是公司参与更具创新性和快速发展的领域,比如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等。
我了解到,近期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在出席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后,了解到中国需要很多创新解决方案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以应对生产力不足的挑战。所以,人工智能、生物制药以及精准医疗领域就为外国公司提供了广泛的机会,这也是这些外企选择加大在中国投资的原因。
《21世纪》:2024年,中东各国对中国的投资创造历史纪录,已突破90亿美元,且涵盖了能源、基础设施、高科技、金融服务、房地产等多个领域。中东资产重投中国市场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驱动?
贝哲民:中东国家对中国市场充满热情,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技术和外交实力使其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的参与者。中东投资者尤其关注中国的创新领域,比如人工智能和制药行业等,这些领域被认为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沿。中东投资者当然不仅满足于向中国出售石油,他们还希望获得中国的投资作为回报。在理想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可以考虑在中东开设工厂、研发中心等设施,这将为双方带来互利共赢的机会。
《21世纪》:自2023年6月以来的一年间,中东主权基金已经在中国投资了70亿美元,是前一年同期的五倍,部分基金甚至在中国市场搭建了投资团队并开设了办公室。目前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对中国的投资有哪些特点?您如何看待中东资本和亚洲资本双向奔赴的发展态势?
贝哲民:中东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不仅着眼于短期投资,他们还专注于对长远战略愿景进行投资。这些投资者认识到,中国处于一场由创新引领的新工业革命的风口浪尖。他们希望参与其中,并将其中一些技术带回中东,以支持其经济发展计划。
这些投资者同样认识到,他们国家的经济前景不只由石油决定,还由非石油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如何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本国经济,这可以涵盖从实现能源网络的去碳化,到在政府服务或私营部门中应用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中国将在推进这些领域的发展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目前中东商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兴趣如何?他们主要关注哪方面的商业机会?
贝哲民:中东地区对粤港澳大湾区充满兴趣,原因在于它是一个领先的创新中心。中东投资者越来越多前往深圳,他们正从金融和发展的方向,寻找投资世界级技术的机会。他们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本国经济,以实现自身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
《21世纪》:截至2024年,“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您如何看待大湾区的创新能力?对未来中东地区国家和广东之间的创新合作有怎样的期待?
贝哲民: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三大显著优势。首先它的需求迅速增长且能够快速扩大产品规模,并且拥有整合产品的强大制造能力。此外,大湾区还拥有强大的政府主导资源调配的能力,这些优势在助推快速创新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中东地区认识到这一点,并希望从金融投资者的角度参与其中,同时也在思考能如何把这些技术引入本国市场,以支持其国家的发展愿景。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中国硬件和软件创新的集群。许多大湾区企业如今已经成为世界隐形冠军企业。因此我认为,该地区将继续对全球经济的演变产生深远影响。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我的深圳故事 | 巴西小伙在深圳开拓人生新地图!
2025-04-04 12:00:00害人害己!坚决反对!美方取消小额包裹免税 中方多协会严正声明
2025-04-04 10:36:00财政部发声!回应惠誉下调我主权信用评级
2025-04-04 08:26:00三大交易所出新规加强量化交易监管
2025-04-04 08:12:00GOI赋能,浦东全力打造生机勃勃的创新创业生态
2025-04-03 21:05:00深耕中国丨飞利浦全球CEO贾博瑞:北京、上海、苏州……我们都有投资计划
2025-04-03 19:55:00中央音乐学院第二届中国民族音乐周闭幕
2025-04-03 18:35:00专访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中国成全球供应链“稳定锚”,“AI+”战略点燃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热情
2025-04-03 18: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