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4 13:06:31
日本《朝日新闻》3月22日文章,原题:我无法说出“帮帮我”,是因为不够有同情心吗?在日本,学生时代的春天意味着升学、班级调整,步入社会后,春天的到来往往伴随着职位调动。所以相比期待春天的来临,我的不安更占上风。而身处陌生的新环境,即使遇到困难,我也很难开口求助。
我一直以为,这只是我的性格使然。直到我读到一篇由日本一桥大学讲师郑少凤和名古屋大学教授石井敬子撰写的论文,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该论文提到,相较于美国人,日本人对遇到困难的人同情心较低,不太会觉得对方可怜。而且,这种同情心较低的人,更难以开口寻求帮助。换言之,我之所以难以求助,或许是因为同情心不够强?
带着疑问,我拜访了研究文化心理学的石井敬子教授,她的话让我大为震惊。她表示,那些富有同情心,并且对他人施以援手抱有较高期待的人,更容易开口寻求帮助。在针对日本人和美国人的实验中,研究发现日本人在同情心和对他人帮助自己的期待值上,都比美国人低。而日本人之所以同情心较低,是因为他们倾向于认为:“你之所以遇到困难,是因为你偏离了社会规范。”换言之,日本人更容易用因果报应的角度来看待他人的困境。
但是,重视人与人和谐关系的文化,难道不应该更关心他人的处境吗?石井敬子对此表示:“日本人确实很在意他人的目光,但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在别人眼中如何’,而非‘别人现在是什么感受’。”
石井敬子还表示:“曾有研究表明,相比日本这样的集体主义社会,美国这种个人主义社会的共感性更高。”共感性,指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在个人利益优先于集体利益的社会,人们更容易期待互惠互助——“如果我帮了别人,当我有困难时,对方也会帮助我。”而在日本,维持集体主义的前提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因此,说“帮帮我”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而且,在一个“大家都在忍耐”的环境里,一个人独自喊出“我撑不住了”,会被视为自作自受。
日本社会正朝着个人主义方向发展,但如果文化中低共感性、难以求助的特质依旧不变,这个国家恐怕会变得更加难以生存。不过,石井敬子提到,只要人们回忆起曾帮助别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就会更容易开口求助。“日本人并不是天生缺乏共感性,只是需要一点推力。”(作者冈崎明子,朱迪译)
来源:环球时报
天玥保险柜售后维修号码-人工售后号码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2025-04-04 22:02:39联播一瞬丨30年风雨无阻往返54公里,我们又来看“你们”了!
2025-04-04 22:00:00加拿大3月份失业率为6.7% 达2002年以来新高
2025-04-04 21:57:00祝贺!“阿条姐”黄雨婷世界排名第一
2025-04-04 21:55:00品帅保险柜售后全国服务号码多少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2025-04-04 21:47:44皓瑞保险柜售后号码-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全+境+到+达
2025-04-04 21:35:33及永乾深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扎兰屯市、阿荣旗调研重点工作
2025-04-04 21:20:00杜邦中国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中国官方依法决定立案调查
2025-04-04 21: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