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2:15:00
4月10日,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在穗召开。会上,广东宣布在全国首创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将系统推进“2+1”方案,打出AI教育“组合拳”。
为什么广东能够在中小学先行先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此举将如何深刻影响广东教育格局?记者采访了北京理工大学长聘教授、仿生机器人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研发计划总体专家组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星光教授。
大湾区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将更具国际视野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深刻重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推动教育变革、重塑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力量。广东此次宣布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可谓是正当其时。
“人工智能虽然比较专业,但是它已是当今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会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在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已是非常必要。”段星光指出,“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能让学生们更早地理解人工智能技术,了解人工智能思维方式与相关伦理观念,成为顺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广东来说,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之后,2018年5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召开了“人工智能走进中小学教学”研讨会,提出共同推动人工智能走进广东中小学,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教育。
随后,广东陆续推出了多项举措推进人工智能教育。2024年,广东发布了《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行动方案(2024-2027)》,提出全省推进“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总纲”,实施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建设、师生数智化胜任力提升等系列行动。
作为经济大省、科技强省,广东还拥有丰富的人工智能基础。《2024年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近1800亿元,同比增长约18%。截至2024年9月,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
目前,广东中小学实现宽带接入率100%,超100M(兆)宽带速率100%;课室多媒体设备配备率超99%。广东拥有全国领先的5G、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拥有众多信息技术头部企业,可以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因此,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也有着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独特优势。“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点地区之一,拥有比较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在近年来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具备率先开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的条件。”段星光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是将人工智能与传统的产业优势结合,如制造业、金融服务等,培养复合型人才。此外,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让大湾区的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更具国际视野,为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可以推动教育公平
当前,广东省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林如鹏表示:“我们大力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广东落地,同时大力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消除教育发展的‘鸿沟’。”
对此,段星光表示,目前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广东省,也广泛存在于全国其他地区。因此,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和智慧教育平台改善这一状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议题。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可以推动教育公平。”段星光说,“通过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发布公开课程,我们能够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同样的高质量的教育。此外,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也能为教育落后地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学习资源。”
同时,段星光也指出,人工智能教育不能根治区域教育不均衡问题,教育公平的实现有赖于政府和企业对欠发达地区的更多资源投入,有赖于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师资教育水平的提升。“如果没有对欠发达地区持之以恒的投入,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人工智能教育水平差距或可能越拉越大。”
对此,在发布会上,广东提出了推进资源普惠开发、强化师资梯队建设、加强设备适宜配置、建设融合应用场景、加强经费支撑保障等一系列举措。据悉,为了使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有充足的师资支撑,广东还将开展智能教育领航名校长名教师示范培训、人工智能教师全员培训、加强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一系列工作。
“总之,我们将通过以上组合策略,破解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人工智能教育的现实瓶颈,确保‘人工智能教育不落一校、不落一生’,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智能动力’。”林如鹏说。
打造人工智能全链条培养体系
此次广东布局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对人工智能课程的性质、目标、结构、内容与学段要求、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课程实施与评价建议、课程管理与保障进行了规范。
例如《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在课时安排、资源开发和平台支持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注重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比如,课时方面,要求原则上小学1-4年级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小学5-6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初中7-8年级不少于每两周1课时。高中阶段在信息科技和通用技术等国家课程实施基础上,在高一或高二不少于每两周1课时,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创新。
段星光认为,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走进中小学,既需要客观条件的保障,也需要科学的课程体系。他表示,课堂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智慧教育平台等;需要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引进人才,加强培训;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将人工智能原理和技术的理解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将各学科的实际经验与跨学科交叉创新相结合;需要更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将人工智能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考核。
“人工智能教育需要保证一定课时。针对课堂设计,可以在小学初中阶段,先培养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基本方法等;到高中阶段,除了概念和技术,还要引入一些实际的案例,引入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入大学阶段与就业阶段做好准备。”段星光说道。
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只是起步,其更高目标,是培养未来“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撑。
对此,段星光认为,需要努力构建从中小学到大学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让人工智能教育渗透于其中各个环节,培养熟悉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以便于大学阶段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无缝衔接。
“无论是大湾区的传统优势产业,还是文化创意产业,都需要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无论文科理科,都需要复合型人才,”段星光鼓励同学们,“要注意到人工智能与各个行业的结合,关注人工智能如何改造行业,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要积极主动地去介入、去学习、去拥抱人工智能。”
文 | 记者 孙唯 实习生 邓雅文
敲键盘就能量产“神曲”,AI写歌靠谱吗?
2025-04-14 20:02:00昆腾微涉欺诈发行,广东证监局开出重磅罚单丨热财经
2025-04-14 19:15:00“俺老孙来也!” AI孙悟空腾云出海,中国AI大模型首秀大阪世博会
2025-04-14 16:26:00桔子数科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构建金融科技新生态
2025-04-14 11:28:00新闻链接 | 更多场景“拿出来” 更多数据“活起来”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成果丰硕
2025-04-13 17:47:00广东遭沙尘袭击四地AQI超300,专家:大风向南推进快
2025-04-13 14:20:00北京经开区信创领域获得多项突破 推动国产技术发展和信创产业升级
2025-04-12 09:34:00广东为何能在中小学先行先试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段星光:有这些独特优势→
2025-04-11 2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