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无锡A1类人才引进诺奖得主,是“追求卓越”还是“不切实际”?相关方各表看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20:59:00    

近日,江苏无锡市引进人才条件之一的A1类人才认定标准,引发网友热议。

4月16日,无锡市人才办工作人员回应称,A1类系当地最高人才分类标准,该政策确定无误。


>>>人才认定标准

A1类人才引进诺奖获得者,无锡确定政策无误

日前,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无锡人才网上看到,A类人才认定标准中清楚地列明——

诺奖得主一般不超过75周岁,院士一般不超过70周岁,其他人才一般不超过65周岁。A1类: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含和平奖);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对于该标准,有网友认为设定诺奖获得者的人才引进条件过于高。

也有网友表示:“全国有几人能获诺奖,这一项是不是形同虚设?”

4月16日,无锡市人才办工作人员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该政策确定无误,A1类为当地最高人才分类标准——诺奖获得者,条件严苛,可享受相应配套政策。

记者注意到,无锡市人才网公布的《无锡市高层次人才宜居保障实施办法》显示,对A类人才,可免费租赁一套全装修的人才公寓或商品住房,面积一般不低于150平方米,具体由人才工作所在地承担,租赁期限最长为10年。

此外,在分类给予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中,参考最高标准为:A1类人才500万元,A2类人才200万元,A3类人才150万元。


>>>人才服务中心

能获诺奖的确实很少,这个设定已有官方说法

4月16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无锡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希望了解这项引进人才政策的初衷。

“海外高端人才,您这边是想了解这一块吗,还是怎么样?”工作人员并未否认无锡引进A1类人才相关认定标准,但同时也承认的确能够获诺奖的很少。

“这个设定的话,今天应该已经有对外发布过比较官方的说法,你可以看一下。”

记者询问,截至目前,A1类人才有无申报,工作人员答复称:“这个情况我们不方便透露,如果你想要了解,可以联系我们专门负责媒体对接的部门。”

对于这项政策制定有无问题,目前有无成功引进的A1类人才,工作人员回应称:“以官网为准。”

记者多次拨打工作人员提供的办公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上海引进人才

海归人才也可申报,截至目前还没有诺奖得主

4月9日,上海市虹口区启动2025年“虹口英才计划”申报,招贤纳士,设立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3个类别。

其中的领军人才申报条件规定,在高校、科研机构等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务,或在企业、社会组织等任职核心岗位;带领团队在重大项目中取得创造性成果或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或创办企业拥有国际领先或能够填补国内空白、产业化开发潜力大的技术成果;年龄一般在60周岁及以下,即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对于创新工作活跃、取得卓越成就或产生深远影响的,可酌情放宽年龄限制)。

4月16日,虹口区一位负责人才引进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没有国籍的限制,海归人才也可以申报。

“我们是欢迎海外人才来的,如果说获诺奖的人才愿意来我们这边,那肯定也是欢迎的,就是说,他得是在我们虹口区工作。”

据这位工作人员了解,上海尖端人才引进截至目前还没有诺奖得主,“是没有引进的。不管是哪里,当然都是希望引进优质人才,我们也是很希望引进的,但没能引进到。”


>>>侧重点有不同

诺奖得主难求,无锡这样设定标准并非不切实际

对于无锡A1类人才分类标准,该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是说无锡就比上海更超前,“各个城市都有人才引进的优势,像杭州‘六小龙’,杭州的经济发展,我们上海也不比杭州差,只是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导致引进的方向、引进的人才也就不一样。”

虽然诺奖得主这样的人才难求,但这位工作人员认为无锡这样设定标准并非不切实际,“应该说不止是上海,全国各地都是希望有优秀的海归人才回到国内。无论是诺奖也好,或者是其他的图灵奖(计算机奖项)、菲尔兹奖(国际性数学奖项),从性质上来说都是一样的。”


>>>法律人士观点

将诺奖作为人才引进标准,表明无锡追求卓越

知名法律人士谭敏涛受访指出:“从积极方面来说,诺贝尔奖是全球公认的最高荣誉之一,将其作为人才引进标准,表明无锡重视创新、追求卓越,向全世界宣告无锡对顶尖人才的渴望,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谭敏涛认为,能够吸引顶尖人才及其团队落户,带动本地科研水平提升,有助于构建“顶尖人才—团队—产业”的生态闭环。

“诚然,全球在世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得主数量有限,并且多数在欧美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任职,研究领域与无锡重点产业匹配度有限,可能导致符合条件的人才较少,政策的实际效果可能受到一定限制,容易引发争议。”

谭敏涛表示,部分网友对政策存在误解,“认为‘唯诺奖论’脱离实际,只关注到诺奖得主这一高标准,却忽略了政策对其他层次人才的支持,这恰好表明无锡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华 编辑 李婧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 029-8888 00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