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08:18:00
5月22日,深蓝汽车于品牌成立三周年之际,在重庆发布了其旗舰大六座SUV深蓝S09,并在行业内率先宣布“一年保价”政策,打响价格保卫战。值得一提的是,深蓝汽车宣布将向行业开源其两项核心技术专利群,此举不仅展示出中国汽车企业的技术自信,更彰显着中国汽车品牌的企业责任与行业担当。
当晚品牌之夜上,深蓝汽车明确提出将开源其荣获202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包含112项专利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关键技术专利群”以及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知识产权发明专利金奖,包含50项专利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专利群”。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表示,希望通过此举,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已有多家中国汽车品牌在不同程度上展现出开放合作的姿态。比如吉利向全行业开放包含底护板、防撞梁等在内的12项电池底部安全专利集,以及开放隐藏式门把手解锁相关核心专利,推动行业安全标准升级。奇瑞也启动其混动技术开源计划,首期开放200余项核心专利,涵盖混动专用发动机、智能电混变速箱、能量管理算法等。理想汽车也于4月27日宣布,其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代码正式开放下载,涵盖辅助驾驶、智能车控等核心功能,邀行业伙伴共建车载操作系统生态。这也体现出,在核心技术领域,中国品牌有能力、有底气,更有意愿通过开放合作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共同进步。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从“跟随”到“领跑”转变的现实。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两大核心赛道上,中国品牌凭借快速的市场响应以及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先发效应。然而,要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仅靠单打独斗难以维系长期的领先地位。通过开放核心技术,一方面可以加速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让更多消费者受益,实现如深蓝汽车所倡导的“电动平权”和“智能平权”,降低高端技术的使用门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构建更为健康的产业生态,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应对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当晚上市的深蓝S09,则是新能源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一个缩影。该车型搭载了与华为共同研发的乾崑ADS SE智能驾驶系统,同时搭载“1L油可发3.63度电”的超级增程技术,以及针对北方市场痛点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这些技术亮点,无疑将对同级别车型如理想L系列、问界M7等构成直接竞争。
封面新闻记者 刘念
“反击”马斯克,奥特曼说OpenAI有“好得多”的自动驾驶技术
2025-07-07 12:26:00美关税政策“点燃”烟花生意不确定性
2025-07-05 15:48:00从今日起,“甜蜜”不再是负担
2025-07-04 11:12:00京韵高铁华章:2025世界盛会见证中国引领与全球共荣
2025-07-04 10:13:00杨韬:不止于技术输出,“一端百面”破解区县融媒发展痛点
2025-07-04 09:17:00《人民日报》社论:坚定信念信心 阔步复兴征程——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零四周年
2025-07-01 09:44:00中国“和美”的风还是吹到了美洲大陆
2025-06-30 14:51:004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涉及金额同比上升37.6%
2025-06-27 13: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