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9:3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子慧
在济宁,我经历着奇妙的“时空转换”——上午还置身未来智能工厂,看机器人精准运行复杂轨迹;下午已漫步尼山圣境,在大学堂细读竹简上的圣贤文章。不曾想,它竟是一座在传统与未来间自由穿梭的“双面之城”。
山东新能船业联合车间
去山东新能船业采访时,我带着对传统船厂的刻板印象:油污、噪音、粗放的体力劳动。然而,智能化联合车间里,机械臂精准焊接、AGV无人运输车穿梭配送,仿佛置身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世界”。这场“反常识”的工业革命,源于济宁能源的本土资源、中集集团的海工技术、宁德时代的电池方案和武汉理工的设计智慧。四方合力,让传统造船厂蜕变为智能工厂——年产能240艘绿色船舶的背后,是全流程数字化的底气。物联网平台的实时数据,更让上下游企业协同效率大幅提升。原来,当造船业装上“数字大脑”,重工业也能拥有“精致的灵魂”。
惊叹未消,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又带来更猛烈的认知冲击。
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智能未来工厂
“过年期间,我们这儿最忙的反倒是机器人——它得给员工们写福字。”工作人员的一句玩笑,道出这些工业伙伴的智能化程度。在这座充满未来感的工厂里,机械臂虽不会躬身行礼,却以微米级精度完成每个动作,用算法诠释着独特的“礼仪”。从汽车零部件到医疗健康,从精密加工到科研教育,它们正重塑多个行业的制造标准。扎根孔孟之乡的珞石野心不止于此——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全面建成后,将实现年产5万台工业机器人、年产值20亿元的规模,并计划年内登陆科创板,开启新征程。
尼山圣境72米高的孔子像
转身踏入尼山圣境,时空骤转。72米高的孔子像俯瞰大地,脚下的世界却已焕然一新。大学堂外,汉服青年戴耳麦聆听讲解,前方白发老者举手机悠然自拍。这一幕,将济宁的“双面”具象化: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而是相互滋养的共同体。
鲁缘村里的沉浸式投影重现春秋学子求道场景
在鲁缘村,全息投影让春秋时期的求学场景于数字光影中重生。当智能科技与竹简论语同频共振,济宁的“双面”也有了答案——传统不是包袱,而是创新的根基;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文化的当代演绎。这或许正是“传统如何走向未来”的最佳注解。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行走黄河·记者手记|没想到,济宁竟是座"双面之城"
2025-04-13 09:35:00济宁曲阜三孔等文物景区恢复开放
2025-04-13 09:28:00立方数科下修2024年业绩预期 财报“难产” 近期两收监管关注函
2025-04-13 09:02:00手术机器人、高端助听器、超声肿瘤治疗系统,“中国智造”亮相医疗器械博览会
2025-04-13 06:31:00超越“绝对安全”“排他安全”传统思维,塑造“发展型安全”新路径
2025-04-13 06:21:00行走黄河|济宁这家未来工厂里,机器人竟在“卷”考试?
2025-04-12 19:05:00山东安丘:科技种出致富田
2025-04-12 18:17:00东风日产N7纯电轿车明日开启预订:同级唯一8295P高性能芯片
2025-04-12 15: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