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为什么民告官这么难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8 10:50:42    

“民告官”之所以难,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红头文件”的约束

一些地方和部门通过出台各种“红头文件”、会议纪要、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以合法的形式侵犯公民、法人权益,使得被侵权方在起诉时面临立案难题。

领导干部滥用公权

一些领导干部以言代法、压法甚至违法,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法外用权、执法不当,以及地方政府和部门违法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

行政干预

司法机关“地方化”趋势明显,法院在人、财、物方面受制于地方,难以拒绝来自地方的干预,导致“民告官”案件难以公正审理。

传统观念的影响

“民不可告官”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官员施政中的失误往往被视为无心之过,民众不敢轻易挑战官员的权威。

现行体制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权一权独大,政府还是法院在法律规定受案范围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限制性规定,明确哪些案件不得受理,或不配合法院审理这些案件。

司法能力的不足

对于一些新类型、敏感、棘手、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法院因审判水平、研究能力等原因,担心审理不了、审理不好,往往选择不予受理。

执行难度

即使原告赢得了官司,执行起来也面临诸多困难,因为行政诉讼案件的执行需要政府部门的配合,如果相关部门拒不配合,执行难以进行。

干预司法的现象

在行政诉讼中,为了地方利益、部门利益,打招呼、批条子、递材料干预司法个案的现象比较突出,导致一些案件主审法官不能判、不敢判。

法律规范的混乱

行政行为依据的法律规范层级多、名目多、数量大,长期以来欠缺足够的清理和修改,上位法与下位法或同一层级的法律规范之间不衔接或“打架”。

立案和审理的门槛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想要起诉被受理,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原告主体适格、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等,这些条件使得立案和审理的门槛较高。

综上所述,“民告官”之所以难,是因为在多个方面存在制度性、观念性、体制性障碍,导致民众在维护自己权益时面临极大的困难和风险。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司法独立性和公正性,减少行政干预,并完善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