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倪夏莲:65岁那一年,我要七战奥运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8:32:00    

澎湃新闻记者 胡杰 实习生 刘佳和


在愚人节当天,倪夏莲宣布了一个“不愚人”的重大决定。4月1日,倪夏莲在社媒发布视频,宣布自己将冲击2028洛杉矶奥运会。


倪夏莲决定冲击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


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倪夏莲已经六登奥运舞台。如果倪夏莲能顺利登上洛杉矶奥运会的舞台,彼时65岁的她又会刷新奥运史上最高龄乒乓球运动员的纪录。


自巴黎奥运会结束,就有不少人好奇倪夏莲是否会继续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而那时候的倪夏莲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毕竟年龄摆在那里,我需要慎重考虑。”


在官宣的第二天,倪夏莲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谈起了做出决定的原因,也聊到做出决定将会面对的挑战。


巴黎奥运会结束半年后,曾经那些犹豫最终指向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我觉得人要有点精神,所以我要把体育精神、奥运精神,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倪夏莲已经6次参加奥运会。


大选争夺战开启


以65岁的年纪冲击奥运舞台,无数球迷最先想到的是“为什么”。就连倪夏莲自己也承认,做出这个决定一开始很忐忑:“毕竟年龄摆在那里,我知道挑战很大。”

但卢森堡和球迷对于倪夏莲的支持,让倪夏莲坚定了冲击第七次奥运会的决心。今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卢森堡将埃特尔布鲁克市的一条街道命名为“倪夏莲街”,这份殊荣对倪夏莲“触动很大”。

按照倪夏莲的说法,她与卢森堡的合作一直非常和谐,这段合作属于彼此需要的“双向奔赴”。从1991年定居卢森堡三十余年来,倪夏莲不仅代表卢森堡收获了欧锦赛冠军和世乒赛季军,还代表卢森堡连续登上奥运会的舞台。倪夏莲为卢森堡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次”,也让这个只有66万人口的国家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卢森堡对于倪夏莲的认可,也让倪夏莲深感自己被重视。里约奥运会和巴黎奥运会,倪夏莲两次担任卢森堡代表团旗手;2022年,倪夏莲获得卢森堡橡树皇冠勋章,成为卢森堡华人获勋第一人;如今,倪夏莲又获封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街道,这让倪夏莲深受感动。

“在卢森堡历史上没有一个亚洲人、没有一个中国人得到过皇冠勋章,所以这枚勋章分量很重。现在以我的名字命名一条街,也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卢森堡对我的认可是无价的,我觉得这是最高荣誉了,我确实很感动。”

倪夏莲同时强调,卢森堡对自己的奖励,也是对中国的肯定和认可。能通过乒乓球达到如今的成就,倪夏莲感慨:“很难得、很荣幸、很珍惜、很感恩。”

因此,选择在65岁的年龄继续冲击奥运会,并不是倪夏莲一个人的奋斗:“是整个团队和整个国家在推动我,鼓励我,所以我要往前走。”

倪夏莲。

“把困难作为动力”


第七次冲击奥运会,年龄是倪夏莲无法回避的挑战。倪夏莲也坦言:“我跟20岁的人是没法比的,甚至跟50岁的人都没法比,人是一年不如一年的。”

为了应对年龄带来的挑战,倪夏莲计划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保持技术水平:“我现在比较健康,在不受伤、不生病的前提下,我会尽可能让自己的技术更加先进化,或者至少要保持我的水平。”

目前,倪夏莲会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整训练方式:“我身体状态好就多练,累就少练或者不练。我一般一天训练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够了。”

在倪夏莲看来,这种自由的模式也是自己能坚持如此之久的原因:“我想怎么练就怎么练,没有人会规定我,所以我觉得很自由。”

经历过六届奥运会的倪夏莲同样也是乒乓球运动变化的亲历者。分制从21分改到11分,胶皮颜色从单色改成双色,乒乓球从小球改成大球,单打参赛人数从每个国家三个人改成两个人......

第七次冲击奥运会,倪夏莲感慨在欧洲取得统治力的不易:“我拿卢森堡冠军是没有问题的,但我在整个欧洲能合格吗?这是对我最大的挑战,或者说这也是对像欧洲或亚洲这类乒乓球运动发达国家运动员的挑战。”

未来的三年,倪夏莲还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变化,她都选择坦然面对:“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挑战,所以我觉得这都是正常的,这件事本身也很有意思,所以还是享受每一天,把困难化作动力。”

比赛中的倪夏莲。

“以前的不可能,现在都变可能了”


65岁冲击奥运会,这是很多人眼中的“天方夜谭”。

但倪夏莲却认为,尝试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很多事情以前觉得不可能,现在都变成可能。”

倪夏莲口中“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经历,是四十多年前改变打法的经历。1979年,还只是上海市队队员的倪夏莲,在当年的全运会上爆出冷门夺得亚军,也得以被征召进入国家队。然而进入国家队后,倪夏莲的成绩一直不温不火。直到有一天周兰荻教练找到倪夏莲,建议她改变打法,转练长胶。倪夏莲也听从教练的建议,不断摸索长胶和倒板技术。

倪夏莲对此感慨:“以前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在中国队的7年里,我的磨难、努力和奋斗,给我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所有教练给予的培养、在我身上的付出,我都非常感恩。”

过往的这些经历,成为倪夏莲如今的财富:“在中国队时,在我之前没人用过这种打法,那时我已经做了‘吃螃蟹的人’,现在第七次挑战奥运会,也等于要做‘吃螃蟹的人’。”

“不管成功与否,我愿意去做这样的尝试,愿意去做出牺牲,能对后人体育竞赛的研究做出一些贡献,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倪夏莲与孙颖莎比赛。

“我就是一片绿叶”


相比于大部分运动员想在奥运舞台上力争好的名次,倪夏莲的参赛理念少了一些“竞技性”,多了一份“松弛感”。

用倪夏莲自己的话来说,“参加是一回事,拿成绩是另外一回事。冠军只有一个,但红花需要绿叶去衬托,我就是一片绿叶。”

此番表述很容易让人想起巴黎奥运会上输给孙颖莎后,倪夏莲没有沮丧,反而是笑盈盈地拍了拍对方的场景。而她也对自己“绿叶”的身份颇为满意,“做‘绿叶’我很开心,我也很期待我能把‘绿叶’做得更好一点。”

倪夏莲的“绿叶”精神也不仅存在于运动员的身份,作为一名拥有两百万粉丝的自媒体博主,倪夏莲也在社交媒体上找到了使命感。

“我以前压根没想过会去做这件事情,但我的团队希望我能够把正能量传递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慢慢有一种使命感。如果大家可以从我的经历中得到一点见解,把我当作一面镜子,我就觉得很开心,也觉得很有必要。”

从小在中国长大、26岁移居欧洲的经历,使得倪夏莲对东西方文化都十分熟悉,因此倪夏莲也渴望自己能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世界上各大媒体采访我的机会很多,我会的语言也很多,所以我有很多对外宣传的机会,我有使命扮演好这个角色。”

因此,倪夏莲强调自己的价值远不止赛场上的胜负:“并不是冠军才是胜者,我是一个具体的人,如何让西方了解东方,增进东西方友谊,我希望可以具体地展现出来……”



本期资深编辑 周玉华


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