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1 09:28:00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
28年间,三秦大地与南海明珠以“双向奔赴”的姿态,在交通互联、经贸合作、人文交融中书写着新时代的注脚。记者透过三张鲜活的面孔,试图触摸陕港血脉相连的深层脉动。
站台:回家的“路”越来越顺了
船儿弯弯入海港,列车疾疾越香江。
深夜香港西九龙站,G825次列车缓缓停靠。1997年出生的列车长杨睿在站台上,拨开对讲机:“G825次香港西九龙站8号月台,月台长有吗?G825次列车长呼叫。”
作为陕西至香港直达高铁列车的首发乘务员,杨睿从小便对香港有着深深的向往,在杨睿家的客厅里,一个古早的相框摆在东面墙边书架上的显眼处。照片里三岁的小杨睿拿着电话,等待另一头的回答。
陕港高铁列车长杨睿在工作中
“当时电视上播好迪的广告,妈妈‘哄’我说拿起电话就能打到香港,接通到李玟,我就经常含糊不清地对着电话说‘喂喂,你好香港,你好李玟’,爸爸妈妈看我样子可爱,就拍了这张照片。”杨睿介绍起照片的来历,眼含笑意。
如今,杨睿与同事们执行陕港高铁列车乘务工作,她深刻明白,这不仅是一趟简单的旅程,更是陕港两地人民期盼已久的“团圆路”。
杨睿说:“我们虽然都有一定的走车经验,但‘西港’毕竟是西北地区第一趟跨境列车,怎么服务香港旅客,我们还缺乏直观体验。”
几个来回下来,杨睿带领团队总结出“嘴勤、手勤、腿勤、眼勤”的服务准则。在她看来,高铁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流动的文化驿站”——每到一站,乘务员都会向旅客讲述沿途的三秦故事。
杨睿(右)与同事在交流工作
随着今年陕港高铁正式开行通车,这一历史性的跨越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拉近了两地人民的心。据了解,截至目前,双向开行共176对列车,运送旅客约95万人。
多年来,陕港两地交通物流不断织密。2024年1月至11月,香港地区在陕设立企业108家,同比增长33.3%;陕西对香港进出口同比增长26.7%。
要托举持续向上的数据增长,交通建设必不可少。成立驻陕联络处、西安成为赴港澳“个人游”城市、“粤陕”国际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启航……件件交通发展的“大事记”都在不断加深陕港交流。
目前,10多家陕西企业在香港上市,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大放异彩,越来越多的陕企也借着香港这个国际窗口“借船出海”,驶向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自1905年陕西巡抚曹鸿勋向清廷上报陕西第一条铁路,到如今陕西与香港高铁直连,这跨越一个多世纪的缘分是无数中国人心血奋斗的结果。如今杨睿认为,用心服务好每一位旅客,向每一位来陕的香港朋友展现陕西的热情,是陕西铁路为陕港交流做出的最好回答。
餐桌:舌尖上的融合之窗
西安威哥家宴的后厨蒸汽氤氲,香港厨师梁诚威正将陕北横山羊肉投入港式药膳汤底。
“在西安街头闻到虾饺鲍鱼的香气,就像回到了维港之畔”。
每当梁诚威站在自己位于西安的粤菜馆里,看着食客们对“自家”的味道表示赞许,脸上总会浮现出欣慰的笑容。这位香港商人,用20年时间,将粤菜的精致与鲜香,深深扎根在了三秦大地的烟火气中。
1997年香港回归后,梁诚威敏锐察觉到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毅然北上,但两地饮食差异也引起了他的注意。
威哥家宴梁诚威
“陕西人爱吃面,口味重酸重辣,粤菜讲究鲜、淡、雅,如何让这里的食客爱上粤菜,我研究了很久”。
为了让陕西食客更好地接受粤菜的同时,又不失粤菜的本真初心,梁诚威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口味实验”,对菜品进行改良。如用陕北横山羊肉搭配港式药膳汤底,炖煮出别具一格的“三秦滋补羊腩煲”,这些创新菜品一经推出,立刻俘获了陕西食客的味蕾。
如今,他的双向贸易版图不断扩展:陕南香菇通过他的渠道进入香港超市,香港标准化供应链体系反哺西安餐饮业。
“我希望自己像一座桥梁,让香港的美食文化走进陕西,也让陕西的优质农产品‘坐’上通往香港的直通车。”梁诚威笑着说。如今,他的十二家分店年营业额突破8000万元,带动了500多名当地居民就业。
在陕西这片承载着千年商脉的土地上,无数陕港商人以智慧为舟、以勇气为帆,在合作共赢的航道上破浪前行。截至目前,已有10多家陕西企业在香港成功上市,商业触角遍布多个领域。
港式餐点 受访者供图
数据见证变迁:仅2023年,香港在陕投资设立企业达3306家,占全省外资企业的40.4%,实际投资达130.59亿美元,占全省的47.0%,稳居陕西外资来源地之首。
2024年前7月,香港在陕设立企业60家,同比增长36.4%,实际使用外资1.69亿美元;澳门在陕设立企业5家,实际使用外资93万美元。
为进一步推动陕西对外发展,今年初省商务厅正式印发《陕西省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点促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为加强陕西对港贸易往来锦上添花。
港铁公司行政总裁金泽培博士表示,2024年,应中央发展消费新模式的号召,港铁在成都、郑州、西安等地探索建立了以存量发展促进消费的车站商业模式,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消费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今年的第九届丝博会香港展区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成都经济贸易办事处(驻成都办)主任袁嘉诺表示:“香港拥有完善的配套服务及专业人才,为陕西企业落户香港甚至前往国际发展提供支持服务,我们将积极为包括陕西在内的内地企业走向国际搭建平台与桥梁。”
课堂:青春里的文化之声
元朗石岗军营的国歌声中,香港浸会大学陕西学生李翔挺直脊背。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驻港部队,“原来课本上‘一国两制’的活力如此具体。”
刚来香港之初,李翔还不习惯当地气候和食物,好在身边的本地同学为他提供了诸多帮助,让他感受到了异乡的温暖。
他回忆道,每当节假日,香港大街小巷总会响起《我和我的祖国》,祖国富强、人民幸福、陆(陕)港一家的情怀总会在他心里油然升起。
陕西港澳生李翔 受访者供图
随着在香港的深入学习,李翔不仅体验到了香港当地的风土人情,也陆续参加了各种陆港之间的交流活动,其中就包括文化交流。
“在一次学校举办的美食节上,同学们各自拿出自己国家和家乡的美味,由于远离家乡,我很想念陕西的面食,于是我学着网上的方法,在活动当天为同学们做油泼面吃,还向大家讲述了陕西好看好吃好玩的。”
此刻,他不仅是学子,更成为文化纽带里的一股纤维。
这样的双向奔赴正在制度化:多年来,港内大学与陕西的交流不断加深,与陕西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024年,香港特区政府驻成都办驻陕联络处举办了在陕高校香港学生爱国之旅调研活动。两地凝聚双向力量,不断加深在地对方学生感情文化交流。
香港微型艺术展、香港厨房@陕西、饮歌—香港电影音乐会、丝路上的东方之珠—香港文化展、弦歌不绝—百年粤韵复刻计划讲座音乐会等活动在陕陆续举办;
陕西高质量开放合作交流会在港举行 来源:新华社
陕西的黄帝陵文化推介会走进香港,通过展览展示、非遗互动等形式,向香港各界展现黄帝陵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活动如同一座座桥梁,拉近陕港两地人民的心灵距离。
随着《深化陕港交流合作协议》等多达27项合作协议陆续签署,优势互补、协同联动、互利共赢已成为陕港交流主旋律。
正如李翔所言:“作为陕西人,赴港学习生活,更能体会到‘一个中国’的深远意义,希望凭借自己在两地所学知识,能够为祖国发一份光和热。”
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再保理支持中小微企业
2025-07-01 10:05:00双向奔赴:陕港廿八载的三张面孔
2025-07-01 09:28:00西平县积极组织观看安全生产理论公开课直播讲座
2025-06-30 22:38:00“电老虎”变“节能豹”,这家企业预计年省电近1510万度
2025-06-30 16:55:00香港市民6月30日起可预约参观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
2025-06-29 16:44:00快来报名!鹤壁发布164个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岗位
2025-06-27 09:26:00梧村街道商会:走访促交流 抱团谋发展
2025-06-26 12:35:00陕台文化交流周系列活动之两岸高校文化艺术沙龙拉开帷幕
2025-06-25 19: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