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0:10:00
盘桂杰。受访者供图
在云浮市博物馆的库房里,一件唐代黑陶盖罐釉色温润,它的发现者盘桂杰正俯身检查青铜器的锈迹。30年前,盘桂杰“半路出家”,从此扎根田野与库房,将毕生热情倾注于文物发掘与保护。
从安塘古墓群的初次探铲到磨刀山遗址的震撼发现,从民间乡野的文物征集到破损文物的修复工作,盘桂杰用双手丈量历史,以田野为课堂,以文物为课本,将散落的文物“唤回”博物馆,用双手串联起石都大地的文明碎片。
这位非科班出身的文博工作者,用三十年时光证明:守护文物,从来无关起点,唯凭赤诚与热爱。
在实践中锻炼独到眼力
1996年,盘桂杰的人生轨迹因一次偶然改变。彼时刚从会计专业毕业的他,偶然进入云浮市博物馆工作。起初的枯燥与迷茫让他差点放弃,“第一年差点转行”。
1997年起,单位派他赴北京、杭州、山东等地参加考古学习班,一趟便是两三个月。每趟学习中,他白天在工地挥铲布线,夜晚则对照书籍整理笔记,逐渐触摸到了文博工作的脉搏。
1998年,云浮安塘街道发现古墓群,那是盘桂杰人生第一次参与的大型考古项目,也是理论与实践的激烈碰撞。
“当时有位北京大学的冯老师,他教我们怎么挖掘、怎么看文物,怎么判断朝代等,相当于是我的启蒙老师。”盘桂杰回忆,那时每天清晨七点半开工,晚上回到堆满出土文物的宿舍继续请教老师。考古所的工具书经常被他翻阅,手绘的墓葬图更是摞成厚厚一叠。但正是这种“土法炼钢”式的学习,让他在实践中淬炼出独到眼力。
“他们善文,我们善武。”谈及科班出身与自学成才的区别,盘桂杰这样比喻。没有系统学术训练的他,硬是靠“多看、多问、多记”弥补短板。“我的眼力是靠实践、靠泥土喂出来的。”
盘桂杰不仅钻研考古知识,还投身于文物征集工作。“每天一有时间,我就到农村、大街小巷去看去探寻。”
2000年起,盘桂杰经常骑车穿梭于乡野,用5元、10元从村民手中征集散落的文物,换回了汉代的陶盆、民国的香炉等;一次周末郊游,他偶然瞥见山坡上一个裸露的唐代盖罐,这令他兴奋不已;在郁南某收藏者家中,他一眼识出国家二级文物青铜剑并征集收回。这些经历让他深信:真正的考古人,脚上沾的泥土比书本上的文字更厚重。
踏遍山间野林“寻宝”
2013年,考古人员调查发现磨刀山遗址,2014年考古发掘出土了400余件手镐、手斧、砍砸器等典型打制石器,专家根据石器所在的地貌部位、地层堆积以及区域文化对比研究,推断这些石器距今有60万至80万年历史。
这一令人震惊的成果,将广东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距今13万年左右的“马坝人”时代大幅提前至距今60万至80万年前的“北京人”时代,意味着距今数十万年前,南粤先民已踏足南江流域,并在此繁衍生息。
盘桂杰作为云浮本地“活地图”,连续十年参与调查,跟随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深入磨刀山,在红土中寻找打制石器的微痕。
此外,他还参与了省考古研究所在云浮境内所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电厂等大型建设项目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挖掘出土文物500多件,为云浮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添砖加瓦。
“最险的一次是在罗定市榃滨镇,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中,我和同伴手持纸质地图,却不幸误判地形,连翻三座山,一度断水且饥饿。幸好在林区遇到一家农户,讨要了一碗大米粥,吃完恢复力气才走出了大山。”盘桂杰回忆道。
如果说荒野考古是追寻时间,库房保护则是“定格”时间。在担任陈列保管部主任期间,盘桂杰参与了云浮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为库房增加了离线检测分析系统设备、环境调控设备、环境调控验证系统、文物囊匣等,有效改善库房文物储存环境,增强预防性保护功能,防止有害生物和有害昆虫对文物的侵害。
此外,由于保管条件有限、科技手段不足等问题,云浮市博物馆的部分金属类藏品存在害锈矿化、基体变形等不同程度病害,而部分瓷器、陶器等出土文物则残损较严重。为此,盘桂杰努力做好文物修复工作,累计修复瓷器86件、陶器120件、铁钟5口等。“修复工作就像做手工,过程中要带着对历史的敬畏,进而读懂器物的‘一生’。”盘桂杰说。
库房外的展厅,是盘桂杰搭建的“历史剧场”。30年来,他策划了《南江青瓷文化展》《邓发生平事迹展》等百余场展览,将云浮“石都”特色融入展陈设计。2017年布展《他来自何方》时,他耗时8个月整合本土藏家文物,虽自嘲“不够完美”,却让市民第一次系统看到家乡的文化基因。而那些从乡野收回的汉代大盆、晋代滑石猪等,经他之手更是成为展览主角,诉说着岭南先民“按需生产”的质朴智慧。
解开更深层的时间密码
在众多“归巢”的文物中,一只豆青色瓷碟给盘桂杰留下了深刻印象。
瓷碟釉面流转的光泽,恰似他口中“雨过天晴”的心境——30年风雨,困难与突破交织成职业底色。但两个未圆之梦始终萦绕盘桂杰的心头:一是为云浮市博物馆寻得一件一级文物;二是解开磨刀山遗址更深层的时间密码。“目前磨刀山遗址出土的文物主要是60万—80万年前的石器,希望能找到更完整的时间链条。”为此,他每年跟随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深入磨刀山,在30万平方米的荒野中寻找蛛丝马迹。
在参与磨刀山调查研究的同时,盘桂杰还将目光投向蟠龙洞内的牙齿化石,计划用最新的考古技术重探其年代。这些工作被外界视为“冷板凳”,他却乐在其中:“每件文物都是祖先留给未来的信,我们得把信护好、读透。”
问及给年轻人的建议,他只强调“兴趣”二字。经过30年的工作,当年那个在考古工地熬夜画图的青年,如今已脊背略弯,却依然每天清晨骑车十分钟到馆,或是巡查库房,查看青铜器是否生锈、恒湿设备是否运转;或是检查展厅,查看展品情况。这些琐碎细节,他多年如一日坚持着,而背后是兴趣使然。
“最欣慰的不仅是收回多件文物,还有从零开始,在工作中学到的知识。”抚摸着唐代黑陶盖罐,盘桂杰的眼神温柔如对老友。如今,西江依旧奔流,而那些被他守护的历史碎片,正连缀成云浮大地的文明长卷。南方日报记者 陈玮琪
■相关
云浮市博物馆
云浮市博物馆位于云城区云城街道世纪大道中,是一所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云浮市标志性文化工程之一。
该馆占地面积14628平方米,建筑面积4401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多平方米。馆内现有藏品13741件(套),其中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115件。馆内常设的基本陈列有:云浮市国旗教育馆、云浮历史文化展、云浮石艺精品展。
该馆是广东史前考古研究教育基地、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云浮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浮市文物保护先进单位,2012年9月被公布为广东省达标博物馆,2013年5月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三十载扎根乡野护文物
2025-05-21 10:10:00我国备案博物馆已达7046家
2025-05-18 10:35:00咸辉率全国政协调研组赴重庆调研
2025-05-17 09:36:00中央巡视期间,郭子贞被查
2025-05-16 16:34:00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有序推进多项空间科学实验
2025-05-12 09:28:00全省小麦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推进会在庆阳市召开
2025-05-09 10:19:00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和常务会议召开
2025-05-01 13:15:00从严从实 务求实效 临沂市学习教育有力有序开展
2025-05-01 11:19:00